曾看过电视台对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子采访,问及家庭生活时,她以相当自豪的口吻说:“女儿已经两岁,但是我从未给她洗过衣服。”她对女儿很基本的爱好一无所知。
还看到关于一名名演员的报道,其中一段讲到她的幼儿患了重病,躺在医院的病床上,奄奄一息。作为演员,这位母亲无法放下当晚的演出,为了对得起几百位观众,她不得不含着眼泪,离开了生命垂危的儿子。读到此,我再也读不下去了。我不懂,假如当时生病的不是她的儿子,而是她,难道这台戏就没有应急的侯补演员吗?作为母亲,在儿子很需要她时,未守在身边,后半生能否活得安心?再有,作为“大公无私”的典范,无私 的时候,无的是个人的什么?公的里面,有无个人的“名利”?
一位平日工作繁忙的父亲,来纽约拜会朋友,那几天,也正赶上女儿学校放假。他已经安排出整个周五晚到周日,陪女儿游玩纽约。期间,他在纽约很好的朋友,邀请他周五晚到美国富人集聚的纽约长岛鱿鱼湾赏夜景。他思索了一下,还是婉言谢绝:“因为我已经跟女儿有约在先,所以绝不可以让她失望。”后来,他女儿说,生命中,很很尊敬的人,是她的父亲,因为父亲在她很需要他的时候,没有食言。
还有一次,我们20几位企业老板坐在会议室等着其中一位老板出现,原来这位老板正在与太太通电话。一位老板对他气急败坏地喊:“你给我把电话放下,即使对方是美国总统你也要放下!”但是,他没有放下,还是心平气和地安慰太太。表面来说,那个通电话的老板,自私无比,但是,局外人怎知局内发生的真相呢?也可能很后的几句话关系到他们之间的“生与死”呢?
爱迪,一位不爱笑的部下,大家都不喜欢他,希望我在年终把他“赶”走。直到有一天,我们深谈后,我才感悟后幕后的真实。两年前,圣诞节夕,刚刚走进办公室的爱迪,突然接到太太从医院急诊室来的电话,说她的车早晨被公共汽车撞坏,可她本人感觉还正常,但必须留在医院观察24小时。太太请爱迪不要担心,可以下班后再来看她。爱迪想,反正还有几个小时就下班了,再说,圣诞节前,正面临涨薪、发奖金的关键时刻。但是从下午3点起,他开始坐立不安,4点半的时候,医院打来电话,说他太太由于内伤,突然昏迷,抢救不及,已经离开人世。婚姻路上,7个年华,许多朋友早已离散,惟有他们相爱到今,可是在太太很后的一刻,竟然让她一个人孤独地离去。他不知问过多少假如,骂过多少不该。两年过去了,圣诞节的灯火又闪亮起来,但那番心灵上无尽的悔恨,如何让他再笑得起来呢?
还有一则故事,说的是风浪中,船沉了,惟一一位幸存者被风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,每天,这位幸存者都翘首以待,希望有船来将他救出。然而,他盼到“花儿都谢了”,还是没有船来。为了活下去,他就辛辛苦苦地弄来了一些树木枝叶给自己搭建了一个“家”,每天,他默默地向上帝祈祷着。然而,不幸的事发生了。一天当他外出寻找食物时,一场大火顷刻间把他的“家”化为了灰烬,他眼睁睁的看着滚滚浓烟消散在空中,悲痛交加,眼中充满了绝望。
第二天一大早,当他还在痛苦中煎熬时,风浪拍打船体的声音惊醒了他——一只大船正向他驶来。他得救了。“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?”他问。“我们看见了你燃放的烟火信号。”
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感悟:人的一生,总在得失之间,在失去的同时,也往往会另有所得,只有认清了这一点,就不至于因为失去而后悔,就能生活得更快乐。
人生中,得与失,常常发生在一闪念间。到底要得到什么?到底会失去什么?见仁见智。我以为,随着年龄的增长,阅历的充实,人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生命点,该得的,不要错过;该失的,洒脱地放弃。都得,一定是他人为你放弃;都失,也太对不起自己。
俗语说得好:有得必有失,有失必有得,不得不失,不失不得。有时候,你可能为一时的不如意而恨天怨地,可是,塞翁失马,又能焉知非福?在你失去的同时,转过头来,看看你同时得到了些什么?
人生苦短,每一步全靠自己用心去把握。有些时候,经过艰辛的努力,即将得到之时,却不翼而飞,失的不明不白。也有些时候,正在意冷、毫无准备的时候,天上却掉下一个“馅饼儿”,得的不清不楚。
人生际遇有得失。人,从很初得到至很后失去,是那么的短暂。要来的阻挡不了,要去的终究挽不住。在这得失之间,只要你耕耘过、播种过、浇灌过,收获多少不是成败的标准,重要的是细枝末节里那种使你痛、使你恨、使你爱、使你终身难忘的、刻骨铭心的经历---丰满人生在得失之间!